当前位置: 首页 > CAS号数据库 > 88495-63-0 > 88495-63-0/青蒿琥酯有可能有潜在的抗癌作用

手机扫码访问本站

微信咨询

88495-63-0/青蒿琥酯有可能有潜在的抗癌作用

药理作用【1】【2】

青蒿琥酯的作用机制青蒿素。先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其次是核膜、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影响。由于本品最早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体外.损失大量胞质而死亡。

青蒿琥酯有可能有潜在的抗癌作用

青蒿琥酯有可能有潜在的抗癌作用

青蒿琥酯有可能有潜在的抗癌作用

药代动力学【1】

静注后血药浓度很快下降.T1/2为3(3 min左右。体内分布甚广.以肠、肝、肾较高。主要在体内代谢转化。仅有少量由尿、粪便排泄。

适应证【3】

青蒿琥酯为疟原虫红内期无性体快速杀虫剂,对抗氯喹的恶性疟原虫有效。服后能迅速控制疟疾的急性发作.用于凶险性疟疾如脑型、黄疸型等的抢救以及恶性疟的治疗。

用法用量【3】

口服。每次0.1 g,每日1次,连服5 d。第一日用量加倍。静注临用前,首次60 mg中先加入5%碳酸氢钠注射液0.6 ml,振摇2 min待完全溶解后。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l m1稀释,使每1 m1溶液中含本品10 mg.缓慢静注。于首剂后£1、2。1、4{3 h各重复注射1次。危重者首剂可加至120 mg.3 d为1个疗程.总剂量240~300 mg。7岁以下,I,JL 1.5 mg/kg给药。

作用机制【3】

青蒿素无论在体内和体外的实验中均对疟疾有很好的杀灭效果。青蒿素的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是干扰疟原虫的表膜-线粒体功能。青蒿素通过影响疟原虫红内期的超微结构,使其膜系结构发生变化。由于对食物泡膜的作用,阻断了疟原虫的营养摄取,当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和营养物质,而又得不到补充,因而很快死亡。其作用方式是通过其内过氧化物(双氧)桥,经血红蛋白分解后产生的游离铁所介导,产生不稳定的有机自由基及/或其他亲电子的中介物,然后与疟原虫的蛋白质形成共价加合物,而使疟原虫死亡。[3]2015年,Wang等人利用化学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手段合成了基于青蒿素结构的化学探针,准确的鉴定出了青蒿素在疟原虫中的100多个蛋白靶点,并且确定了青蒿素的激活依赖于疟原虫中生成的大量血红素。[4]

注意事项【3】

①极度严重患者首次剂量可加倍。静注速度不宜太快.每分钟3~1 ml。②疟疾控制后,宜再用其他抗疟药根治。③孕妇应慎用。④当剂量过大时(>2.75 mg/kg)可出现外周网织红细胞一过性降低。随着剂量加大,网织红细胞下降的幅度亦加大,持续时间亦延长。

杀虫作用【1】

茹炜炜等(2006)报道,小鼠分别在感染后2小时、1天、3天、7天、12天、14天、16天、25天、35天、42天一次灌服青蒿琥酯600毫克/千克体重,对照组感染后不给药。结果1天、3天、7天、12天、14天、16天、25天、35天、42天组小鼠的减虫率分别为16.9%、18%、71.3%、50.2%、36.9%、31.3%、45.3%、58%和26.4%。青蒿琥醑赇感染小鼠体内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血吸虫有不同程度的杀灭作用,但以7~35日龄童虫或成虫对该药最敏感。药物对7日龄童虫效果最佳,减虫率达71.3%;35日龄成虫次之,为58%。

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1】

1.试验治疗 预防小鼠血吸虫病以感染后6~11天给药为好,减虫率与减雌率为69.5%一--78.8%和67.3%~80.9%。最佳给药间隔时间以每隔2~10天给药1次或连续4次给药均可,减虫率为76.5%~84%,减雌率为79.3%"-84.9%。

2.相同剂量给病鼠投药4次或6次其杀童虫作用相似,疗程相同时,杀虫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增强。病鼠每次口服青蒿琥酯300毫克/千克体重,连用4次,杀虫效果(减虫率与减雌率为89.1%与90.7%)优于其他各组。

青蒿琥酯皮下注射杀童虫作用比口服效果好,病鼠以300毫克/千克体重一次皮下注射与300毫克/千克体重连续4次口服,其减虫率分别为92.9%与78.6%,有显著差异。小鼠分别感染血吸虫尾蚴20条、40条和80条后7天,给予相同剂量与疗程的青蒿琥酯,减虫率无明显差异,而治愈率随感染程度加重而降低。吴玲娟等(1995)曾报道,小鼠、兔于感染后第七天,小鼠服青蒿琥酯300毫克/千克体重、兔服用20~40毫克/千克体重,每周1次,连服4~6次,减虫率分别为77.5%~90.66%和99.53%与97.1%。用相同剂量与疗程比较,青蒿琥酯杀童虫作用在少数小白鼠试验中似优于蒿甲醚和还原青蒿素。

3.囊床观察 徐明生等(1999)报道,在望江县选择易感人群分服青蒿琥酯和安慰剂。预防组顿服青蒿琥酯片,剂量为6毫克/千克体重,每周2次,共服4次,体重以50千克为限;对照组顿服形状、色泽和剂量完全相同的安慰剂片。预防治疗于末次服药后4周做粪便检查,杨河试区阳性率0.7%,对照组阳性率为3.8%;沙山试区预防组粪检均阴性,对照组阳性率为6.3%。吴玲娟等(1995)报道,试验对象在接触疫水后第七天开始服药,每周1次,连服8次。试验组顿服青蒿琥酯,剂量为6毫克/千克体重,体重以50千克为限。对照组顿服安慰剂片。停止服药后4周,粪便检查试验组全部阴性,对照组阳性率为4.64%。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保护率为100%。

青蒿琥酯有可能有潜在的抗癌作用

Efferth T 等人通过体外实验研究表明,青蒿琥酯具有显著的肿瘤细胞杀伤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青蒿琥酯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诱导肿瘤细胞分化和凋亡、调控细胞信号转导、抑制肿瘤血管新生、抑制肿瘤侵袭转移、增敏抗肿瘤化疗药物及逆转耐药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近20年来对青蒿琥酯的研究表明,青蒿琥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其抗肿瘤作用,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对肿瘤细胞选择抑制性高,毒副作用小,这些优点使之有可能成为新型的抗肿瘤药物。

但是,其对不同肿瘤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剂量和分子机制并不完全相同。因此深入开展青蒿琥酯在动物和人体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探讨它们抗肿瘤的分子机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在未来的青蒿琥酯抗肿瘤研究中,应避免忽视青蒿琥酯不良反应的研究,以便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卢洪洲,董平主编,袖珍抗感染用药手册 第2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7,第380页

【2】胡昌勤,马双成主编,化学药品对照品图谱集 总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04,第421页

【3】王建民主编,血吸虫病及其防治,金盾出版社,2012.01,第75页